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CINNO_CreateMore Intro CINNO Research为Display显示产业链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为您深入全球消费电子上下游产业链,提供最新产业资讯、专业行研报告、投资并购、精准行销、高端猎头等一站式服务。一键订阅,同100万产业精英一起把握行业脉动! 由于零部件供应短缺,今年各类电子产品价格纷纷看涨,现在PC也要加入涨价大军了。硬件价值最终回归,中国式创新开启。 彩电3月中旬或再涨价10%~15% 继去年岁末的一轮涨价之后,由于原材料成本持续走高,加之面板供应商断货等影响,业内预计,3月中旬彩电产品将迎来新一轮涨价,个别品牌产品价格涨幅预计将超10%。 “最近家电产品的涨价没完没了,不是才涨价吗?这是商家的心理战术还是真的要涨?”昨日,在万宝商圈一家连锁家电门店,当销售员对顾客说“近期又要涨价,早买早合算”的时候,一名顾客提出质疑。 福州晚报记者昨日咨询家电厂家获悉,确实有不少厂家计划下月对产品进行提价。2月8日,曾宣称不涨价的小米在官微表示,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与汇率波动影响,小米电视3s的目前价格已远低于成本,将把48英寸、55英寸款的小米电视3S价格,分别上调至2599元和3999元(不含运费),2月8日0点开始执行。这是小米今年内的第二轮涨价,上一轮价格最高上调600元。 前不久,乐视电视也再次对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部分机型每台价格再上调100元,65英寸部分机型每台价格上调300元。TCL经销商也告诉记者,部分32英寸、40英寸、42英寸的彩电价格都有5%~10%的上涨。其余厂商在福州市场上的品牌也都出现不同程度涨价,尤其是40英寸~43英寸的小尺寸电视,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 “如果打算要入手电视,最好在3月15日之前,因为在此之后,彩电价格或再次上调10%~15%。”有商家表示。 那到底是什么在影响价格走势呢? 奥维云网崔吉龙表示,2016年年初面板价格跌到谷底之后,台南地震和三星工厂的良率下降(让三星良率大降的BCS技术,PS也在Array端,而且PS用的是黑色的新材料,可以防止漏光并提高对比度),出货量骤减10%和7%,直接成为供需反转价格上涨的导火线,使供需反转价格亦开始触底反弹,40寸及以下产品在2016年的涨幅达到50%之后,而55寸等大尺寸的涨幅也有20%左右的涨幅。 电视的零售价格中,整机成本约占60%,其他是渠道费用,开发费用,管理费用等等,而在整机成本中,面板的成本又占一大块。因为各个尺寸的成本比值都不一样,如果以55寸为例,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面板占整机成本的份额从15年初的44%上升到16年底的58%,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已经接近整机厂的盈亏平衡点。而65寸,虽然成本比重值不是特别高,但是因为SDP终止了60寸的对外供货,使大约20万片/月的60寸需求转向65寸,再加上群创等一些工厂在增加65寸时良率提升不是特别顺利,预计今年整个第一季度都会吃紧,面板价格也会有上升趋势。 同时,鸿海集团停止夏普供应三星和海信面板的战略“牵一发而动行业全身”,夏普其实仅占整个电视面板出货的2%都不到,但是却影响并重置了整个行业的面板供应链格局。 三星电子拿到的面板少了后,增加BOE和三星显示、甚至是多年竞争对手的LGD的面板,而LGD增加了SONY的量而减少了创维的量,创维又增加了群创的采购,使群创成为创维的面板主要供应商。另外鸿海系减少了海信的面板之后,海信又向AUO和华星光电增加采购等,总体上是整个业界的供应链关系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32寸及以下的小尺寸,由2015年48%的市占率, 2017年将会减少到26%,由半壁江山变为四分之一,而55寸及以上的大尺寸,2017年将增长到30%的市占率,相比2015年的10%长了三倍。 2017年上半年,虽然面板产能有所增加,但随着大尺寸化、三星工厂关闭,再加上三星的模组工厂转移至越南过程中良率受影响以及LGD推动75寸MMG导致出货量减少等原因,整体出货量与去年低谷时期基本持平,到了第三季度因BOE和华星光电的32寸等小尺寸的出货量同比去年减少较多,整体出货量会有减少,到第四季度随着新工厂的产能释放,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的3条8.5代线下半年产能也将逐渐启动,出货量有略微增加,届时TFT-LCD面板的供需失衡情况将有所缓解。因此,总的来说,新增的产能仍有限,难以支撑面板价格走上下降通道。 所以,2017年面板价格上涨面大,大幅度降价基本没有可能,进而也会造成整机价格的坚挺,也就是说,在2017年我们可能不会看到彩电价格下降。 正是转型升级好时机 成本的提升,除了造成2017年彩电涨价外,也促使这些品牌厂商“另辟蹊径”去寻找盈利途径,高端化、智能化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这其中,也包括近两年彩电业新贵--互联网品牌。 奥维云网(AVC)预测,2017年,彩电行业将有价格竞争模式转向产品竞争模式,消费者也将从单纯的品牌和符号需求,转变为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品牌和互联网品牌非常默契的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一个偏技术,另一个则偏服务。 传统彩电品牌诸如创维、海信、TCL等,开始参与最尖端的显示技术升级之争,或如创维押宝OLED,或如海信大力发展激光显示技术,或如TCL全力推广同样尖端的量子点,这些传统品牌在经过多年价格战后,已经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有实力参与到全球最顶尖技术的争夺战当中,也正是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让国内彩电品牌逐渐从技术的跟随者变为技术的领先者。 而互联网品牌经过这两年的飞速发展,格局已经渐渐稳定,形成了以乐视、小米等为首的新的集团,销量甚至已经超过部分传统厂商,在最初“野蛮”的价格战过后,这些互联网品牌的体量变得越来越大,之前靠“烧钱、亏损”来占领市场的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长久发展,再加上产业链方面远不如传统厂商那样完善,对原材料涨价的抗压能力不足,此次涨价潮互联网品牌首当其冲就是一个明证,他们,也迫切需要转变。 互联网品牌升级选择的也是他们最擅长的方面,智能,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达到83%,智能化已经成为彩电行业升级的主要动力,而智能化最重要的几个因素,诸如内容、服务、娱乐等,也是互联网品牌赖以生存的基础,丰富并完善内容布局、加强体验、打造生态等已经成为这些互联网品牌转型升级的共识,而不再仅仅是靠最低价格打天下,从去年这些互联网品牌陆续推出中高端产品,就可以看出他们也在转变。 客观上说,这样的变化对彩电行业来说才是最健康的,价格战已经逐渐成为过去,消费也逐渐回归理性,竞争转化为品质之争。此轮彩电涨价,也加速了这个趋势。 多款零部件供应短缺 PC今年也要涨价 由于零部件供应短缺,今年各类电子产品价格纷纷看涨,现在PC也要加入涨价大军了。 在2月16日的联想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首席运营官蒋凡可·兰奇(Gianfranco Lanci)称DRAM、固态硬盘、电池和LCD价格普涨将推高PC售价。此外,兰奇表示零部件供应短缺的状态还会继续。 Gartner分析师北川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随着零部件供应短缺状况加剧,PC价格必然会上涨。此外,由于PC市场不断萎缩,薄利多销的时代即将终结,高利润将成为各家厂商的追逐目标。 此外,PC的购买人群也在发生改变,未来游戏玩家和千禧一代将成为消费者的中坚力量。这样的趋势也在影响PC厂商的决策,笔记本、台式机和二合一产品的强弱对比正在发生改变,高价PC成为厂商的主推产品。 不过,北川认为廉价PC并不会从市场上消失,但它已经没有增长潜力,而且也得不到厂商的重视了。 此外,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厂商也开始在配置单上做文字游戏,那些便宜量又足的乞丐版机器越来越少,用户不得不多花钱买些不必要的配置。就拿戴尔XPS 13来说,i3+4GB RAM+128GB ROM的入门版售价800美元,但如果你选择了i3,就与更大的RAM和ROM拜拜了,因为那是i5才能获得的配置。价格嘛,当然就要高出一大截了。而如果你想要512GB的SSD,就必须一同购买i7和触摸屏,但这样的配置价格直接飙升到了1750美元。 从上周英特尔投资者大会上的数据也可看出,现在PC的售价已经攀上了2011年来的最高点,而PC陷入衰退就始于2011年。 去年,英特尔PC芯片售价涨幅达7%,同时,借着游戏和VR市场火爆的东风,i7芯片销量大增。 TrendForce分析师称SSD固态硬盘价格也会继续上涨,近些年来这种新产品逐渐开始替代传统机械硬盘,但其总体产能却并没有较大的提升。此外,去年第四季度,PC用的DRAM价格也暴涨30%,TrendForce认为本季度DRAM价格可能会再次飙高40%。  "低价时代"已过,国产手机开启"质价比"新次元 今年以来,部分国产手机迎来了一波涨价风潮。昨天,努比亚宣布从2月16日起,对miniS进行涨价,原价1499元,涨价后为1599元,而黑金色则涨价至1699元。 有声音称,360旗下N4S骁龙版也将会涨价100元,从1299元提高到1399元,而且是限量抢购。但记者昨天看到,眼下在360手机官网和京东商城,N4S骁龙版仍然标价为1299元,却均已显示无货。 2017年手机市场的关键词就是“涨涨涨”?对此,业内几乎是清一色的肯定答案。华为余承东表示在2017年智能手机业务重点是要规模更要利润。而后,锤子科技罗永浩在出席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时表示 “为了品质今年要做高端,所有千元机以下产品线全部砍掉,因为低端会拖产品质量。”而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也曾公开表示,2017手机行业的主旋律就是“涨价”。 业内认为,近几年来,国产手机竞争惨烈,像魅蓝、红米等一直都是高性价比的代言机,但其实从去年下半年起,上游供应链缺货,手机零部件价格就开始上调,尤其是屏幕和内存这两大件。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手机绝大部分关键器件都是美元报价,人民币贬值又提高了手机的制造成本。 汇率波动、BOM成本上升,让涨价有了现实基础与急迫感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不是无本之木,一部智能手机的组成离不开“屏幕、处理器、内存、闪存、摄像头、指纹识别模块”这些核心基础元器件。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围绕这些必备元器件的关键词就是涨价与缺货,而行业紧缺的高端OLED屏幕、内存条涨价幅度更是令人咋舌。诸如内存价格,从2016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价格上涨,经过了两轮涨价,幅度已经超过了20%。而2017年,元器件的供应状态依旧不容乐观,已有行业预测称:今年供应紧张的手机零部件包括显示屏、内存、闪存以及光学传感元件,而OLED屏幕将是铁定短缺。 另一方面,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就基本处于持续上扬状态,对于通常以美元作为款项结算的智能手机行业而言,带来的自然是成本的上升。 美元走强,BOM成本上升,带给了智能手机厂商更大的成本压力,让涨价有了现实基础与急迫感。可以说,在更为成熟、竞争更为激烈以及成本付出更为显著的智能手机市场,以往靠性价比,赔本赚吆喝的烧钱战争将是一个无底洞,任何一家厂商都耗不起。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人士认为,这波涨价潮恐怕还将影响到今年的新机定价。天津北方网 存量市场更依靠创新驱动,而利润是产品创新的支撑 当前,从整体趋势来说,手机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步入了存量市场,但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差异显著,核心在于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从刚需变为改善型需求。 增量市场,产品的增长动力源于用户刚需。在庞大的刚性需求下,我们看到的是厂商如雨后春笋,他们可以依靠增量风口趋势快速起飞、做大做强,依靠性价比就能俘获大批用户,甚至不客气的说是阿猫阿狗都能在这个增量大趋势中去获得一亩三分地。 但在存量市场,性价比这一招已经被证明是不通的,核心原因在于产品的增长来源变为了用户的换机需求。背后逻辑在于:一方面消费者业已经历多款产品的使用,对产品优劣和需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而另一方面则是产品质量等方面整体的进步,使得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难度更大。 而这也让厂商要取得成绩变得更为困难,需要进一步的依靠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但产品的创新,需要的是不断的研发投入、是资本的支撑。在此现实下,产品必须要获得合理溢价,才能支撑产品的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诚如罗永浩所言“硬件溢价赚钱非常合理,这并不邪恶,如果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很难提升技术、打磨出更好的产品。” 所以对于国产手机而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破除消费者的这种固有思维,让消费者在换机需求时,更多的选择自己?对此,个人认为国产手机需要开启“质价比”新次元。 还有哪些涨价原因? 根据多家家电企业的涨价通知书可以了解到三大方面,一是由于国内市场大宗物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家电行业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二是国家出台高速公路“三限”政策等,引起包装、物流费用价格明显增高;三是政府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决心强烈、手段强硬,家电零配件的供应出现紧张。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2016年第三季度塑料产品价格的平均涨幅为4.92%,其中PVC价格同比上涨了25.79%,ABS价格同比上涨13.67%,PP的价格也同比上涨1.39%,这些都是用于家电制造的主要塑料原材料。 “目前纸箱是有钱都买不到,因为最近环保压力比较大,纸箱行业是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现在很多纸箱厂都关闭了。铜的价格则相比去年同期涨了30%以上。”前述空调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此告诉中国家电在线记者。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扬。主要原材料铜上涨40%,价格在4.9万元/吨,塑料、铝材等价格涨幅在30%以上。此外,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物流费用因限超限载等因素上涨30%以上。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费用“三箭齐发”,让家电企业无法承受,最后不得不对整机产品提价。 写在最后: 消费升级、存量换机、汇率走强、BOM成本上扬构成了新的市场现实,它使得以往的性价比模式难以为继,让硬件价值最终回归,获取合理利润、增强研发创新,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可以说价格带动了用户体验的提升,同时也给产品创新投入提供动力。 来源:福州晚报、奥维云网、kejilinzhang、中国家电在线、慧聪网 整理:小C君 相关阅读: 直击CES 2017 | 全品类消费电子显示科技最全报道!看这一篇就够了 十年前收购西门子的挫败,让他惨亏350亿!佳世达从"死刑"到复活的转型三箭 爱恨三星 台湾科技业吞不下的痛;李在镕被捕三星会有灭顶之灾? 史上最复杂破产重整案:曾经的苹果触控厂胜华债权公司多达1400家 全球追钱 上海一家世界级半导体封测厂的突然关闭折射出什么? 权威解读 | 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2017电子产业链爆发力究竟在何处 直探投资最亮点 伯恩光学创始人杨建文118亿美元财富估值跻身香港富豪榜第三!1片手机玻璃造就1个传奇 56岁才开始创业,如今年利润是华为1.5倍,他是个让对手发抖的人! 这家生产电子白板的企业半年净利高达3亿多,逾千员工却从不上下班打卡、业绩考核 年末盘点 | 中国最大面板厂京东方23年发展史  与时代成就彼此 2016年中国市场AMOLED手机销量近1亿部  暴增144% 行业 研报 深度掌握产业脉动,更多行业研究报告敬请致电 021-34647873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